暑假,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,看看喜欢旅游的网友达人给出的旅游建议,含金量不是吹的,是实打实的,白花花的银两堆出来的,价值千金。
网友1:
第一次旅游就去云南, 新疆或者海南。这些地方的风景太美了,不是其他地方能与之媲美的。
网友2:喜欢风景拍照打卡,不要去博物馆,名人故居。
网友3: 黄山,九寨沟,别去太早, 否则全国其他地方,看了觉得没意思。
网友4:第一次旅游不要去云南和新疆,起步太高,再去别的地方都觉得没意思。
网友5:出门在外,越不要脸越不容易被坑。该讨价还价就死劲砍, 别嫌丢脸。
网友6:离开酒店的时候,把一次性拖鞋带走, 坐火车卧铺可以用。
网友7:最后一天,顶全季或者亚朵。把所有的脏衣服全都洗烘一遍,干干净净带走。
旅行这事儿,就像开盲盒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挖到宝藏还是踩进泥坑。
好在广大网友都是用脚丈量大地、用钱买出经验的 “民间旅行家”,总结出的秘籍能让你少走十年弯路,多省两月工资。
先说行李这回事,有人恨不得把家搬上飞机,结果累得像条狗。
资深驴友早就参透:行李箱不是移动衣柜,而是战术背包。
除了网友提到的一次性拖鞋,酒店的洗发水沐浴露也别客气,装在小瓶子里能撑到下一站;带包洗衣服的凝珠,哪管它是青旅还是民宿,洗手池里就能搓出一盆干净衣裳。更绝的是有人带折叠衣架,说是 “挂遍天下无敌手”,酒店没衣架?景区买的纪念品怕压坏?往树上一挂都是风景线。
吃吃喝喝藏着最深的套路。
那些门口喊着 “帅哥美女里边请” 的餐馆,多半是 “天价菜单” 的重灾区。
老饕们支招:跟着大爷大妈转,他们排队的地方准没错。
要是实在想吃网红店,先打开外卖软件看看评分,比门口排队两小时靠谱多了。有人更绝,自带泡面配料包,在酒店烧壶热水,就能把普通泡面升级成 “山珍海味版”,省钱还管饱,就是闻着隔壁桌的香味时得握紧筷子。
交通出行的坑能绕地球三圈。
打车怕绕路?上车前假装打电话:“哎王哥,我到 XX 路了,你说的那家店是不是就在前面第三个路口?对对对,我看着导航呢,也就五分钟车程。” 司机师傅一听,立马规规矩矩比导航还准。
坐火车想抢靠窗座?选座位时瞅准尾号 0、4、5、9,亲测比拜佛还灵。
更有大神发明 “火车卧铺神器”:带个折叠小马扎,过道里一放,既能当餐桌又能当观景台,就是半夜被乘务员叫醒挪地方时,得装作刚睡醒的无辜样。
住宿方面的骚操作能写成一本《省钱圣经》。
除了临走洗烘衣服那招,有人住酒店自带床单睡袋,美其名曰 “移动安全屋”,管它被单有没有换过,铺上就是自家小窝。
还有人专挑会员日订酒店,积分攒着年底能换个免费房,算下来比住青旅还划算。最绝的是带个迷你电煮锅,早上在酒店煮碗面,晚上烫点路边买的海鲜,就是要承受隔壁投诉 “你们屋是不是在炼丹” 的风险。
购物砍价这门手艺,练好了能当第二职业。
网友说 “越不要脸越省钱”,这话得这么理解:砍价时表情要比老板还痛心疾首。
老板说 “这玉坠 800”,你就说 “80 吧,我妈说这价才配得上我的气质”;老板要是翻你白眼,你就转身要走,十有八九他会喊 “回来回来,亏本卖给你”。
但也别太狠,上次有个大哥把 50 块的手链砍到 5 块,老板直接送他一句 “你走吧,我怕你影响我做生意”。
最后说个冷门秘籍:带包棉签和创可贴。棉签能掏耳朵能卸妆,创可贴不仅能贴伤口,鞋磨脚时贴在脚后跟,比几百块的防磨膏还管用。还有人带个小喷瓶,装半瓶水半瓶花露水,既能驱蚊又能降温,走在景区里比带小风扇还拉风。
总之,旅行就像一场修行,既要欣赏沿途的风景,也要防着路边的 “陷阱”。
把这些网友的智慧结晶揣进兜里,保你玩得开心、花得省心,回来还能给别人当 “旅行导师”—— 毕竟,谁的经验不是从 “吃一堑长一智” 里熬出来的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